【經貿透視】精浚科技 先蹲後跳積極擴張事業版圖

【經貿透視 NO.660】精浚科技 先蹲後跳積極擴張事業版圖

精浚科技分為三大事業部,涵蓋線軌、微奈米自動化及生醫領域,在董事長廖國富帶領下,成功突破線性傳動元件市場,更逐步拓展至生醫領域,憑藉創新研發與專業技術,成功在全球市場站穩腳步。

文/洪瑀  

走進精浚科技位於桃園八德、大漢溪左岸的營運總部,我們採訪小組從五樓挑高的會議室長排落地窗俯瞰,正是大漢溪一段寬闊的流域風光。而這座深富藝術氣息、外觀宛如度假會館的建築,其實是精浚這家國際知名的線性傳動元件大廠的主要生產基地,其供應全球的線性滑軌、滾珠螺桿等產品,正由這建築內廣達 6,500 坪的 5G 智慧產線,精確高效地製造與組裝。


進軍海外市場 新兵推出自有品牌

線性傳動元件是各類自動化設備的關鍵機械零件,精浚公司的同業及客戶也都是金屬加工機械的黑手老闆居多;而言談間散發藝術與紳士氣息的廖國富董事長,早年卻是出身營建業,曾推出不少知名建案,「精浚的技術團隊找上我投資,我也認為這類傳動元件和機械的軸承一樣,是能做長久的生意,於是入股了這家剛創立的公司」,廖國富回憶二十年前的決定。

在 2004 年時,雖然線性傳動元件前景看好,但線性滑軌等技術及市場幾乎仍掌握在日本、德國、瑞士的生產商手中,包括精浚等該類精密機械業者都在進行燒錢的技術研發與市場開拓,廖國富的投資適時提供了精浚科技進行市場突圍所需的資金底氣,並帶來迥異於機械產業的經營策略。

過去廖董事長從事的營建業,由建案設計規劃、建照申請到銷售,需要長時間的前期開發投入,才能在推案後取得豐厚回報,因此他將這套「先蹲後跳」理念用在精浚的經營。在成立初期的 4 年內,並未急於爭取訂單、回收投資,反而全力投入專利布局、產品開發與人才建置,為企業打下穩固根基。直至 2008 年精浚量產出第一支線性滑軌,由於其品質、設計、專利布建完全不遜於歐、日業者,很快地能以 STAF 自有品牌的新兵姿態取得中國大陸、美、歐等地機械業者訂單,尤其在中國機械市場高速成長下,精浚營收及產能規模數倍擴張。



精浚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廖國富,帶領公司團隊以「高端、利基、長尾市場」為核心發展方向。


策略轉彎 聚焦高端利基市場

然而,就在中國市場及中低階線性傳動元件銷售大好之際,廖國富卻臆測到中國線性滑軌製造商的模仿崛起,可能帶來新的市場賽局。2012 年,他果斷展開精浚科技的重要市場策略轉折:主動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轉向以高端、利基、長尾市場的發展方向,「我們選擇生命週期長的產品,追求高毛利率,並堅持高端市場定位,要成為關鍵客戶的合格供應鏈」。

由中國大陸市場轉向打入國際關鍵客戶的供應鏈並非易事,廖國富也坦言,「合格供應鏈的標準並不是由我們定義,而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客戶審核與驗證」。 2017 年,精浚鎖定日本知名工具機廠,挑戰高端市場,歷時兩年的努力才換來成功。為滿足日本客戶的要求,團隊特別成立一個質量改進小組,針對每一條生產線進行動點監控,確保每一個滑軌的尺寸誤差能降低到微米尺度,只為了通過最後的驗收。

這些努力最終帶來回報,精浚於 2017~2018 年間陸續和日本知名大廠合作,成功打入供應鏈,開啟進軍高端市場的新篇章。2019 年,精浚更獲得東芝機械頒發的「年度最佳供應商」殊榮,這不僅象徵了市場對其技術實力的認可,也代表精浚正式站穩歐美日高端品牌的核心供應鏈。

讓精浚能成為歐美日的機械、汽車製造等高端利基客戶的供應夥伴,廖國富高度重視研發的經營觀念也相當關鍵。他將研發作為整個企業的核心,「要成為成功專業的製造商,每個階段都要能因應客戶需求,推出有價值的領先產品,而推出新產品的核心能量在於研發」。他高度重視研發團隊的重要性,不惜重金延攬專業領域的博士人才,以建立堅實的研發陣容。

圖1 - 線性滑軌品質、設計與專利布建完全不輸歐、日業者。


圖2 - 精浚科技運用5G技術打造智慧工廠,結合MR眼鏡優化倉儲管理流程,有效提高效率與準確性。


豐富研發能量 持續推出利基產品

廖國富在領導上展現一貫的長線底氣,「我們做老大的,就是要提供研發團隊足夠的資源和嘗試空間」,但他特別要求團隊著重兩個研發領域方向: 一是相關論文發表較多的,二為專利佈局空間大的。「論文多表示未來十年將有熱門需求,專利佈局空間大的才能讓產品有護城河、為客戶指定採用」廖董事長半打趣地說。

豐富的研發能量讓精浚能持續推出利基新品,並與關鍵客戶進行深度的研發合作。客戶更由傳統的機械、汽車製造,進而跨入半導體領域,精浚強項是提供光、機、電技術的垂直整合,包括電控、韌體、軟體及硬體等,也是產業界少數具備提供客製化整合解決方案,此技術能量讓精浚於光學及半導體產業的微奈米自動化領域和多家國際大廠展開深度合作,聯手開發專屬的精密運動模組與整機系統,成為全球半導體高端製程技術的重要供應成員。

廖董事長於5 年前,將發展眼光投向符合長尾市場策略的生醫領域,他表示,「現在我們處在生醫的社會,生醫產品生命週期很長且有國際市場的龐大需求」。在傳動元件及光機電整合的深厚技術基礎上,精浚網羅多位生醫博士人才,投入精準醫療檢測儀器的開發,同樣以「先取得專利和認證,再推出產品」的先蹲後跳策略,產品上市前,即陸續獲得 GMP、ISO 13485 等醫療器材品質認證、成功取得核酸純化機與核酸分析儀的醫療器材許可證,還連續兩年榮獲台灣精品獎,為進軍生醫市場奠定基礎。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間,該公司「精敏 1 號-核酸分析儀」不僅展現超越一般 PCR 檢測的優異效能,更以傳統 PCR 的十分之一的成本,結合無線連接技術,透由智慧型手機呈現結果,且最快能於 20 分鐘完成檢測,協助當時國內醫療單位提升疫情監控效率、降低可能的交叉感染風險。精浚生醫鄭仲翔協理補充說,「目前我們也將該分析儀系統廣泛用於食安、化妝品、農作物及動物檢測等領域,取代傳統檢測流程,並結合其自主開發的光學檢測技術,未來更有望用在精準用藥、癌症前期檢測、畜牧漁業與生物安全等領域。」


誠正為本 共振共贏共利精益求精

精浚現擁有三大事業部,涵蓋線軌、微奈米自動化及生醫領域。董事長廖國富表示,雖然目前主要營收來自於線軌、螺桿等傳動元件,但新事業部的產品已逐步成熟,未來有望大幅提升營收佔比,甚至超越傳動元件領域。

談到精浚科技創立二十年來,持續成長的經營之道。,廖國富認為「企業的競爭力能量是靠對的人去做對的事情,把對的事情做好,然後產生綜效」,因此,領導人首重誠正,才能做對的決策;並且和員工及客戶要能「共振、共贏、共利」,大家才願意跟隨合作、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到卓越。

經營上,他提供員工舞台、幫客戶擴大市場,一起合作「共振」;大家就能「共贏」市場;公司獲利就和員工及合作夥伴分潤「共利」。

知名領導大師麥斯威爾曾說「領導者的天職,就是為別人加值」。對宗教頗有鑽研的廖董事長也同樣以「共振、共贏、共利」哲學,吸納優秀人才,和客戶緊密合作,持續開拓精浚科技線性傳動元件和生醫檢測儀器的新市場版圖。

2025-01-13